Contents

[CAREER] 為什麼你應該投稿成為社群/研討會講者?

前言

最近在和幾位同事討(推)論(坑)要不要投稿今年的 PyCon APAC,發現大家普遍都缺乏動機(不知道為何要投)或是有點畏懼(沒自信能當講者),不過在我看來,投稿和當講者都是一件 C/P 值很高的事!

本篇文章將介紹當講者的好處、一些重要的心態,以及任何人都可以展開行動的方法~

成為講者有什麼好處?

之於個人

累積個人品牌

最直覺的好處就是「個人品牌建立」,這對於專業形象和人格特質上都非常加分。想像一下,一位應者者的履歷上有一些演講經歷,可以期待他/她是個挑戰自我且樂於分享的人。

另外,在你未來投稿時,附上大大小小的演講經驗,有助於增加審稿人對你的信任,以獲得更多機會。(特別是大型的年會/研討會蠻看重你過往的演講經驗)

強化知識概念

在你投稿的過程或是準備演講時,會逼迫自己梳理這個主題的知識和概念,組織得更加系統化,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還不熟悉或不清楚的地方,就必須補足認知並加深理解。

訓練演說技巧

為了讓聽眾聽得懂你的專業內容,且在演講後能將收穫帶走,就得花更多努力在準備這場演講,例如把複雜的概念轉化為白話文,將生硬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,找更多實際案例進行說明等。

建立專業人脈

你將獲得跟其他講者、主持人、專家、主辦方認識的機會。一般來說現場的與會者不會去認識其他聽眾,而會選擇在演講後跟講者進行交流,這時候就是在你的專業領域上研討、切磋的好機會。

之於團隊 / 公司

經營雇主品牌

近年人才市場競爭激烈,越來越多公司意識到「雇主品牌」的重要性,開始投注資源在社群經營以及文化塑造上,因此,你出去演講等同於替公司/團隊進行一次宣傳,畢竟你不是人力資源單位或是公關部門,你所代表的是產品或開發團隊透明、真實的展現。

被動招募人才

承接上一點,身為一名求職者,看到這間企業的員工很常在社群/研討會演講,就能想像這裡是鼓勵學習、樂於分享、強者如雲的,如果你剛好渴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、共事,自然會提高你應徵的意願。

如果你的演講題目是基於工作上的專案或產品,提到其應用場景、系統架構、角色分工,以及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,這些資訊對潛在的應徵者來說也非常重要,遠比招募頁面刊登的職務描述(Job Description)更有效果,無形之中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。

成為講者之心態建立

你其實不一定要很厲害

下這標題可能會不小心冒犯到很多大大XD(我絕對肯定能成為講者絕對是有實力且認真準備的人)

但我想強調的是「你不用是領域大神或是技術專家才能成為講者」,因為「你的演講還是會幫助到比你資淺的人」,知識實在太深太廣,人可用的時間卻相當有限,沒有人能精通所有的技能,因此,你的題目可能就是別人還沒研究的那部分。(講者有責任確保內容的正確性)

假設經驗值分為 0 ~ 10 分,你端出 5分的題目,雖然滿足不了 6 ~ 10 分的人,但對於 0 ~ 4 分的人來說還是很有收穫。所以,現在很多研討會都有將稿件分級,依照你的內容設定目標聽眾為「無相關經驗或想要學習入門」或「已有基礎並想進一步了解」或「進階使用&深入研討」等;與會者也會照自己的程度選擇合適的議程。(講者有責任確保內容沒有誇大不實)

到處都是機會,只要你有意願

看到這你已經知道成為講者的好處,也許還增加了一點信心,不過仍然覺得自己離研討會太遙遠,該怎麼辦呢?

不用擔心,其實這很正常~ 對於不常上台發表或分享的人來說,確實有一定的心理門檻要跨過。

我們可以把目標拉近一點,閃電秀(Lightning Talk)或社群聚會(Meetup)是負擔較輕的方式,這種時數短或規模小的形式,很適合作為練習的場合。


還是很有難度嗎?


那我最推薦的方式是「從團隊內部開始」,不論是工作的同事或是社群的夥伴,組成小型的分享會/讀書會,大家都是自己人,講錯或卡詞也不會怎樣,重要的是準備過程中的成長和獲得反饋改進的機會!

尊重授權、適當保密

在開源的盛行的時代,很容易就能取得別人的投影片或程式碼,就會是個人發起的專案(side project)也很可能是基於他人的源碼和套件,因此需要注意開源授權(Open Source License)規範,簡報中的素材若是直接複製或二次創作的都應該有意識地使用。

若你要投稿的題目是工作上的專案或是產品,內容可能涉及商業利益或競業關係,因此應當要謹慎拿捏範圍,符合公司的保密規範,無法公開的數據或機敏資訊都得迴避(抽象化、去識別)。

我的建議是主動告知你的主管,並說明詳細內容、範圍以及可能的風險;若專案/產品有其他人主要參與其中,也建議知會他/她們一聲,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成果,而是你們共同的努力~

要如何展開行動

你已經決定要投稿、成為講者了嗎? 以下將介紹你可以展開哪些行動,以及如何提高綠取率的方法

市場調查

開始尋找在你的專業領域上,有哪些社群、研討會或年會,其徵稿規範、舉辦日期、進行方式、規模大小、參與人數、潛在影響力、收費方式、歷屆 Keynote speakers、目標聽眾對象等,從各種你所在意或專注的點來選擇要投稿的對象。

跟自己對話

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分享的題目是什麼,也得讓審稿委員明白你的題目符合目標聽眾的需求。 以今年 PyCon APAC 為例,官方有提供很棒的提示引導。

下面的內容將會幫助您成功地送出一份投稿。我們將會提供一些訣竅使得您的投稿資訊更加完整豐富且具吸引力,並有更高的機率通過審稿。從大方向來說,在投稿之前將從下面幾個方面與問題展開您的思路:

  • 投稿的主題是?
  • 誰是您的目標觀眾群?
  • 聽眾群在演講後能得到什麼收穫?
  • 如何在時間限制內組識這演講?

用心說明投稿內容

相較於只需要填寫「題目」、「大綱」、「描述」的情況,我更希望主辦單位提供更細緻的欄位要求,因為這樣才能幫助講者反思和梳理,也讓審稿人獲得完成的資訊,使得雙方的認知更加透明、對齊。

因此,我建議就算系統上沒有要求你填寫那麼多欄位,你也要想辦法利用格式(分段落)去描述你的投稿內容。這部分我同樣推薦參考 PyCon 的欄位說明:

摘要

介紹整個演講的主軸。如果演講有需要特別的背景知識(domain knowledge),應為單一段落。

演講目標

你的目標聽眾是誰?聽完之後能從這演講中得到什麼?當他們離開了演講廳後,有沒有學到什麼以前不知道的?

詳細說明

本欄位太長可能會嚇到審查員或者潛在的聽眾(長度不會超過 1200 個中文字)。由於多數的審查員不一定如你這麼了解投稿的主題,可以把與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加至此欄位。

大綱

本演講的進行將會如何安排。列舉講題的子項目與各項目預計的時間長度。

補充資訊

任何你想讓審查員或議程組在決定稿件時知道的訊息,包括:過去的演講經驗、社群經驗等。

參考歷屆演講題目

不知道自己的主題適不適合拿來投稿嗎? 你可以先去瀏覽這個研討會歷年的演講(通常官網都找得到),公開的題目都是有通過審查的,所以你可以抓到什麼樣的內容可能受到青睞,什麼樣的格式讓人清楚易懂。

如果你發現你想投稿的題目過去很少見,這可能是個好機會!審稿委員因為題目創新或資源較少為你加分;但也可能是風險!會不會是這題目跟研討會主軸不相關,或是切入點不符合聽眾的期待呢?

從歷屆演講題目可以得到許多有趣的發現或靈感,多多少少能夠參考,但也別被這些內容限制了,不如走出自己的風格吧~

總結

最後,我想説投稿不用錢,投稿的成本沒有那麼高,或許花個一天就能完成(錄取後是另一件事),倘若有機會成為講者的效益卻非常高,鼓勵大家都可以嘗試挑戰,這過程同時是檢視自己的好機會;如果社群/研討會的講者還離你太遠,就從下禮拜的部門/團隊內部分享開始吧!!!


以上屬於我的個人觀點,歡迎讀者留言或是私訊與我交流想法~~~


文章轉發請幫我註明出處,感謝您!